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Emily in Paris》造型的土豪式品味是劇情所需?|2個角度證明純屬「失手」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227.49k views

《Emily in Paris》造型的土豪式品味是劇情所需?|2個角度證明純屬「失手」

22.10.2020

Lily Collins 在《Emily in Paris》造型引起兩極反應,不少時裝人覺得 Emily 打扮老土,完全不見造型師 Patricia Field 之前的功力;亦有很多劇迷認為,老土是真的老土,但 Emily 小姐的角色設計就是要「來自芝加哥」的女生,實為劇情所需,是造型師的用意,他們甚至提出下一季會有進展蛻變的可能——聽罷令人啼笑皆非。

Lily Collins 在《Emily in Paris》造型可算是本劇最強爭論點之一。

《Emily in Paris》之所以被人用「靚唔靚」角度(或重要於其他角度)來 judge,很大程度由於它被視為「時裝戲」的類別,當中最接近的例子當然是同樣由Patricia Field 主理造型的《Sex and The City》和《The Devil Wears Prada》,要評論《Emily》的造型是不可能脫離這個劇種的歷史背景。

以下我嘗試分兩個角度來解釋,為什麼《Emily in Paris》對以往欣賞《SATC》和《The Devil Wears Prada》而言,那麼⋯⋯討厭?(或者說,反駁那些支持 Emily 的盲粉更準確)

Photo: Emily in Paris 劇照

角度一:時裝在時裝劇的作用永遠是「靚」/「有趣」/「時尚」⋯⋯ 總之不是「土」

Emily 的土豪式品味是否真的必需的?合理的?

先不爭論 Emily 的品味是否好看——儘管在不少為這套劇護短的劇迷留言中,其實並沒有否認過 Emily 穿得很暴發很俗。

首先,請那些口口聲聲說造型是為了服務劇情的觀眾想清楚:「時裝戲」的造型何曾可以完全套用「現實主義」眼光來判斷它的價值。說得白一點,《SATC》等影視作品都必然有其軟廣告大片的功能——沒有什麼贊助商希望自己的產品在女主角身上得不到好評。因此,就算要劇情推進都會像《The Devil Wears Prada》那樣 Anne Hathaway 快快讓 Nigel makeover,穿上 Chanel 變身時尚女戰士——它們的「超現實」(surreal)美感普遍上都得到很正面的回應。

Anne Hathaway 的 Chanel 造型至今仍是經典。Photo: The Devil Wears Prada 劇照

沒有什麼贊助商希望自己的產品在女主角身上得不到好評。Photo: Emily in Paris 劇照

然後,〝An American in Paris〞可以追溯至1953年《金枝玉葉》飾演 Sabrina 的柯德莉夏萍,之後還有《甜姐兒》。兩部戲她都展現了美國女生在巴黎一樣可以chic(以後者為更甚)。Emily 除了先天條件上外型與夏萍有點接近,Patricia Field 在巴黎歌劇院那場戲,也有刻意塑造她成為夏萍,說明 Field 並非完全沒有為 Emily「扮chic」的 attention。這也可見她設計造型時,帶有一定程度的矛盾——到底 Field 你想佢扮 chic 定扮娘?還是,你也同意今時今日仲扮到夏萍一樣咁係娘,一直貫徹了她的美國妹身份和品味?

柯德莉夏萍當年憑《金枝玉葉》獲得奧斯卡女主角獎。Photo: Roma Holiday (1953)

Photo: Funny Face (1957)

角度二:時裝也許是包裝紙,但大前提是⋯⋯

喜歡說「現實主義」,我們也可以用「現實主義」來看。

而最簡單直接的解釋是:Emily 的角色設計太黑人憎,故事太膚淺。

如果再比較《SATC》和《The Devil Wears Prada》,《Emily in Paris》最大的問題,是整套劇集從人物性格到故事情節都實在太膚淺太反智。

這一幕若是在現實中發生,只會是一場被恥笑的鬧劇。Photo: Emily in Paris 劇照

在認同 Emily 造型土,但土得是應該、合理,是她「美國女孩」個性的展現,而且預期下一季(仲有下季先算啦)會變 chic 的讀者之中,不乏用美法 cultural shock 來 justify 她的 bad taste,甚至說此處正是《Emily》一劇之「文化深度」。

別說笑了,雖然幕後首領仍然是《SATC》的 Darren Star,但《Emily》完全是用一張張不太好看的包裝紙包的《灰姑娘》,而不像前者是有笑有淚也血淋淋的大都會女性生活寫照,卻用了當時得令的時裝來 glamourize。

看《SATC》,粉絲記得的除了 Dior Saddle Bag、Galliano 報紙 print 裙、Fendi Baguette (Samantha 在羅省參加《Playboy》派對,唔見咗個假 Baguette 袋,誤會係兔女郎偷咗,點知人家個先係真嘢,更因此被人趕走——呢啲就真係用戲服來做劇情)之外,我們印象深刻的,還有她們在性、愛、友誼、家庭上的成功與挫折。譬如 Carrie Bradshaw,儘管在情路上不乏裙下之臣,但也常常遇人不淑(如屈她帶大麻給他的裙腳仔),而且她始終對 Mr Big 迷戀卻一直換得後備位置,我們在短短一季就已可以跟她同喜同悲。《SATC》對現代女性的描寫有血有肉的,就算外包的時裝再華麗,我們都不會去質疑身為專欄作家的 Carrie,怎麼租得起那間屋或買得起那麼多衣服手袋鞋。

Sex And The City 中的 Fendi Baguette 手袋。

Carrie Bradshaw 可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

再看《Emily》。美國女孩 Emily,來到巴黎完全沒有理解他人文化的心,但卻能令樓下的俊男廚師戀上,路上遇上的中國有錢女 Mindy 自動獻身聽她訴苦,在花店幫她買花、為她事業穿針、甚至送埋自己男友給她的法國妹 Camille⋯⋯ 還有N個對她一見鍾情,非富則貴(不是酒莊太子都起碼是大學教授)的法國俊男。但 Emily 自己又奮鬥過什麼呢?原來在巴黎影下相打下卡就可以一萬幾千個 followers 咁升法,我真係戥全香港小編唔抵囉。

最慘必數 Camille。Photo: Emily in Paris 劇照

最討厭的是,儘管在巴黎處處碰壁,但她仍舊自我中心到極點,從沒表現對文化差異的反省。她的反應,通常是會突然斷絕(如教授男友),或訴諸不幸(如與未成年少年發生一夜情)。當然《Emily》這樣的寫法,是為了麻痺/滿足廣大女性的 Cinderella complex 。

靚,當然好緊要,但講到尾,如果你有番啲 substance,有番啲魅力,有番啲獨立自強的過程描寫,是不會令(有腦的)人看得那麼不舒服。其實《Sex and The City》的衣服,有時都很亂來,但那四條女很真實、很有趣、令人有共鳴——這才是《Emily》最失敗,最令人不能原諒她穿得土(豪)的原因。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