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國際婦女節,女人為何是「三八」?|五部電影中,處於不同年女性的自強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Art
7.06k views

國際婦女節,女人為何是「三八」?|五部電影中,處於不同年女性的自強

08.03.2022

國際婦女節- 女人為何是三八?

適逢國際婦女節,不如就來談談到底為甚麼要定在3月8號,是在拐彎罵女性「三八」嗎?國際婦女節的由來,其實是與百多年前的一場遊行有關。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女性發起罷工,要求「麵包與和平」,俄羅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被迫退位,新政府賦予女性投票權。當日正好是俄羅斯新曆3月8日!説起來,女人的一生,的確不容易……

德國女權運動先驅是國際婦女節之母(圖片來源:Pinterest)

從5部電影作品,看盡女性一生

女人,從封建一步步走到新時代,一生總得面對許多無形制肘,例如家庭與事業的永恆課題,年歲和外貌的標籤,為孩子窮盡一生之力的身份,等等加起來,女人所背負的,不比男人少。隨著女力時代的來臨,為求性別平等,拋開男性凝視的束縛,女性所付出的得更多,不如趁著國際婦女節的日子,5部電影中,從20走到30走到40歲,由單身走入婚姻到成為人母,看看不同女性的模樣,看能否為你解答作為女生,要面對的心結……

《瘦身男女》- 因有自信所以美麗

20歲,正是青春少艾的綻放之齡,可是20多歲的我們,卻總在皮相、愛情上迷失自我。《瘦身男女》,杜琪峯的一部都市愛情小品。戲中敘述了鄭秀文因遭男友拋棄而選擇暴飲暴食,在自我報復的路途上遇上肥佬劉德華,二人終於修成正果。戲中的女主角,正是20多歲的我們,活於社會對女性的規範中,深信「瘦人才值得被愛」的道理。

因有自信所以美麗(圖片來源:《瘦身男女》劇照)

「因有自信所以美麗」

20多歲,的確迷失,但要知道未來的路,將會遇上更多困難,但踏入29+1之前,要學會的大概就是自愛,抱著自信的態度,大步大步地迎接未來,「因有自信所以美麗」- 大抵是2字階段得好好記住的道理。

自愛,是20歲女生的人生課題(圖片來源:《瘦身男女》劇照)

20歲,大概就是得先學會自愛的階段。

《29+1》 – 無關年齡,所有的階段都是從零開始

男人愛説:「三十而立」,對的,三十正好是人生剛有成就的黃金時期,理應好好打拼,但對於女人,《禮記》説道:「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看來,女性將踏入29+1的路並不容易,在輕熟的人生階段,到底應該選擇事業還是婚姻?

為何30總是女生的一大關口?(圖片來源:《29+1》劇照)

《29+1》電影改編自導演彭秀慧的同名舞台劇。顧名思義,29+1,是以女性面對30歲這個人生關口為主題的電影。社會總愛為30歲的女生留下不少標籤,「初老」、「中女」等正是其一,電影中的兩位主角各自迎接30歲,遇到種種問題 —皮膚衰老、結婚、戀愛、升職、生活失衡等。

明明是30歲的輕熟年紀,為何社會特愛加上負面標籤?(圖片來源:《29+1》劇照)

梁祖堯在電影中的一句:「女人年紀越大,條件越少」,道盡女性在社會定形下的各種困難。

「女人年紀越大,條件越少」是社會對女性的一大定型(圖片來源:《29+1》劇照)

「如果生命可以俾你揀多次,你會想係幾時再開始過?」

(圖片來源:《29+1》劇照)

電影尾段留下這個反思時刻,而導演彭秀慧則選擇以兩位女主角的人生,告訴你:「無關年齡,所有的階段都是從零開始。」人生,並不由年齡定義,不由時間奪取掌握權。或許,女性們都得在30歲學懂,每個階段都得從零開始,人生轉捩點可以發生在不同時間,與其限制自己在29+1,不如説是0+1。

無關年齡,所有的階段都是從零開始 (圖片來源:《29+1》劇照)

30歲,大概就是不需要重來,迷茫卻依然大步向前的輕熟年紀。

《金都》- 婚姻,是女人踏入30歲後的唯一出路?

如果說踏入30是人生不同階段一大關口,那麼30歲生日後給女生最大的無形壓力,便可算是「婚姻」了。

《金都》以香港知名婚禮服務購物中心金都商場作背景,由鄧麗欣Stephy飾演的莉芳正是商場的婚紗店店員。即使已協助過百對新人籌備婚禮,生活與婚嫁幾乎掛鉤的阿芳對於自己婚姻卻毫無話語權。面對男友的催婚、未來奶奶的意見,莉芳能做的只有一一接受,接受屬於自己的面運安,然而10多年前與一名陌生男子假結婚的荒謬經歷,讓她有機會停下來,反思婚姻的真正意義。

(圖片來源:《金都》劇照)

「如果我與一名不愛的人結婚,會否也算是『假結婚』?」

我們的人生經常被人設定甚麼年齡該做些甚麼,到30多歲仍不結婚生子便是「剩女」,最終在這些概定框架內迷失了自己。 電影透過兩場真假結婚之間的衝突,帶我們反思婚姻與自由之間的取捨,婚姻並不只是白紙黑字就能簡單交代。如果只為了外界的設定而完成這個「任務」,婚姻對女人而言,可能只是把我們從一個框框、搬進另一個框框內。電影以開放式結局收尾,讓大家自行參透在面對「命運」和「自由」中的訣擇。

(圖片來源:《金都》劇照)

踏入30+後,對未來或許仍會徬徨,但「幸福」這個框框應由我們自己來定義。

 

《女人四十》- 為自己,或是為家庭而活?

1995 年,由許鞍華執導、蕭芳芳主演的《女人四十》,平淡卻寫實的劇情,彷如無數女性一生的剪影。電影講述的不過是一個香港日常家庭,作為母親每日得面對的生活瑣事。女主角阿娥不僅得上班、還得照顧患上腦退化症的老爺、窩囊丈夫、大不透的兒子,卻依然以堅強坦然的態度,面對生活一切。母親,彷如一個平凡到極的角色,但卻是每個女人,窮盡一生之力去扮演的身份。

女人為自己,或是為家庭而活?(圖片來源:《女人四十》劇照)

「四十而不惑。」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説的正是女主角阿娥的寫照。阿娥曾極力反對丈夫要求自己,為照顧家庭而放棄工作的無理要求,但經歷過家中生離死別後,阿娥決定辭工,並把重心放回家庭之中。

女人,四十而不惑(圖片來源:《女人四十》劇照)

你説,她人生只為家庭而活,我説,女人四十,即使不惑年歲也得繼續成長,看清內心最重視的部份,明白並學識取捨,這並不容易……

深韻取捨之道的不惑時間(圖片來源:《女人四十》劇照)

40歲,大概就是深韻取捨之道的不惑時間。

《美國女孩》- 為人母,也會有脆弱的時候

「為母則強」是我們給母親的讚賞,即使面對多困難的事,母親也會無私為我們遮風擋雨。電影《美國女孩》則透過女兒視覺的側面描寫出,為人母的只是強行讓自己變得堅強,只把委屈都憋在心裏,但面對生老病死,母親也是會變得脆弱的。

(圖片來源:《美國女孩》劇照)

劇情改編自導演阮鳳儀的親身經歷,講述在2003年SARS的陰霾下,移民到美國的莉莉(林嘉欣 飾)帶著兩位女兒回到台北生活,與聚少離多的丈夫團聚。電影以大女兒芳儀(方郁婷 飾)回台後遇到的挫折作主軸,對罹癌母親的多番挑釁和不理解,反映出為人母在面對子女反叛時期的複雜情緒。面對新環境一向堅強的母親也變得手足無措,使女兒對母親提出「不懂」「什麼」也不行的質疑,背後還要面對疾病帶來的諱莫如深和不安,但在一家人選擇逃避的過程中,其實母親已經盡力了。

(圖片來源:《美國女孩》劇照)

電影中一直頭也不回往前奔的女兒長大後終於停下來,理解到母親背後的犧牲和努力,明白到「誠實」才是一家人最大的力量,如果當時雙方停下來,多溝通了解大家的不安和難處,衝突和不解或許也能變得淡然。

(圖片來源:《美國女孩》劇照)

為人母,讓家人了解到你的不安和脆弱一面,並不代表示弱。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