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DesignerStory:逃離主流趨勢,自創小眾邪教 —— 川久保玲無畏無懼的時尚宣言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12.31k views

#DesignerStory:逃離主流趨勢,自創小眾邪教 —— 川久保玲無畏無懼的時尚宣言

13.01.2020

在越來越講究 diversity 的今日,我們已能在這大千世界中、輕鬆找到一方能盡情做自己的小天地,這可都要歸功於那些提出先知灼見的革命前輩,逆流而行地對抗普世價值觀、為小眾觀點謀得被傾聽的機會,而在這些偉人名單當中,Comme des Garçons 創辦人川久保玲(Rei Kawakubo),絕對是時尚界數一數二的代表。

 

說到 Comme des Garçons 予人的第一印象,許多人的答案可能是那顆可愛逗趣的紅色愛心,但對資深時尚迷而言,那僅是 Comme des Garçons 眾多副線品牌的 logo 之一,真正讓川久保玲躍升「時尚教母」地位的,是她那對衣裝結構與眾不同的見解,以「破壞主義者」之姿為服裝進行解構重組,或是直接捨棄傳統版型、另闢蹊徑地自創製衣原則,打造令人們反覆詢問「這真的能穿嗎」的破格設計,完全展現川久保玲對主流趨勢的不屑一顧,而 Comme des Garçons 這個如邪教般令人狂熱的實驗風品牌,也從飽受極端評論攻擊的奇葩存在,成功發展為人人追捧的高端時尚標竿。

3

究竟,川久保玲立足時尚界的秘密武器有哪些?這位大師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且聽筆者娓娓道來:

 

1 / 從未受過正統服裝設計教育

正統的服裝設計教育,從平面打版、立體裁剪,甚至到設計圖的身型與比例,都傾向使用一貫的標準,目的是為了培養出專精的製衣能力,但川久保玲並未依循這樣的體系、成長為一名設計師,慶應義塾大學的藝術與文學系,才是她踏入藝文與設計領域的入門磚。

photo via pinterest

川久保玲畢業後在一家布料公司的廣告部門工作,同時也當起服裝造型師,開始將自己的所知所學貢獻至時尚領域,並於 1969 年成立 Comme des Garçons,該名稱在法文中意味著「像個男孩一樣(like some boys)」,因此在川久保玲的設計中,鮮少見到凸顯女性窈窕曲線或溫婉風格的服飾,川久保玲也因此被媒體稱為一位女性主義者,即便她本人並不承認這點,並解釋道:「我只是想開一間能以創意為主的公司,用我的設計作為一把利劍,當需要開戰的時候,能用我的設計應戰。」

photo via i-D magazine

 

2 / 從「精神病患服」到「概念時尚先驅」

學院體制外的自由空氣,漸漸餵養出川久保玲那前衛不羈的怪誕風格 ── 不對稱的衣版、灰暗陰沉的用色、淹沒身體的多層次設計、如乳酪孔洞般的破洞細節、堆疊出詭譎體態的「駝背裝」、露出縫份與裡布的「未完成設計」等等,震撼了當時仍追求「以衣裝展現身體曲線和美感」的西方時尚體系,這讓川久保玲在1981年於巴黎時裝周推出品牌首個系列後(Comme des Garçons 為史上第一個登上巴黎時裝周的日本品牌),便被無情的西方媒體冠上「精神病患服」、「廣島原爆裝」等充滿輕蔑感的名稱,殊不知這些被歸類為「貧窮風格」的「乞丐裝」,乃奠基概念時尚(conceptual fashion)發展的始祖之一(Martin Margiela、Hussein Chalayan、Iris van Herpen 等設計師的風格皆屬此類),更帶給 Alexander McQueen、John Galliano、Helmut Lang 等設計師珍貴的靈感啟發。

photo via Granary

 

3 / 長達 10 季的「Not Making Clothes」系列

除了「我只想縫製恐怖的服裝」、「休閒運動風(athleisure)是無意義的流行」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表態之外,我們也能從於 2014-2019 年貫徹 10 季的系列名稱「Not Making Clothes」中,見識到川久保玲不同尋常的創作態度,她認為唯有抱持「不製作服裝」的心態,才能創造出全新的事物,而綁手綁腳的連身裝、胡亂撕開與綑綁的風衣、冒出「腫瘤塊」的西裝、奇形怪狀的 oversized 立體外罩裙、如將多個白色抱枕黏到身上的超現實裙裝……等等,皆是川久保玲對「創新」一詞的個性解讀;然而,這些設計的靈感並非源自任何藝術、時尚史或街頭潮流,評論家吉本隆明稱其發想來自「不明的根源」,而日本版《Elle》前總編輯南谷繪理子則稱其創作「不受先入為主的觀念或偏見汙染」。

photo via Collectibledry

 

4 / 與「黑色」之間的愛戀糾葛

在過去具哀悼色彩的「黑色」,在被 Coco Chanel 以「Little Black Dress」發揚光大之後,也成為川久保玲與於同時期崛起的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最鍾愛的色調,川久保玲對此曾說:「在精神層面上,黑色是很強烈的顏色,具有前衛性,所以我很喜歡。」此外,純粹的無彩色系,亦是最能凸顯 Comme des Garçons 複雜版型與細節的底色,穿著川久保玲的女性則被媒體戲稱為「黑烏鴉」;另外,另一款同樣強烈的顏色──「猩紅色」,則是貫穿川久保玲多季設計的明亮色盤,從網紗裙、格紋西裝到解構皮革大衣,持續發揮其「可經典亦可前衛」的百變特質。

photo via Team Peter

photo via Material Magazine

5 / 創立史上最潮選物店「Dover Street Market」

川久保玲獨特的審美也延伸到選物品味上,其與南非籍英國丈夫 Adrian Joffe(同時也擔任品牌 CEO)一同創立連鎖選物店「Dover Street Market」,首家店面設於倫敦,接著擴張版圖至紐約、東京、新加坡、北京和洛杉磯,除了販售 Comme des Garçons 旗下多個品牌之外,亦引進 Balenciaga、Gucci、Valentino 等知名大牌,Vetements、Supreme 等高端潮牌,以及 Simone Rocha、Robert Woods、Sacai 等新銳設計師/品牌;此外,Dover Street Market 也不時與設計師和藝術家合作,打造吸睛裝置藝術與空間設計,營造如藝廊般的沉浸式購物體驗。

photo via @doverstreetmarketlondon

 

6 / 唯二被 Met Gala 列為展覽主題的在世設計師

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定期舉辦的時尚展覽與晚宴「Met Gala」,有著「時尚界奧斯卡」之稱,每年主題大多與文化、科技、社會現象有關,唯獨在 1983 年將已故法國傳奇設計師 Yves Saint Laurent 作為展覽主題(當時仍在世),而當時間快進到 2017 年,這項慣例再度被打破,Met Gala 策展人 Andrew Bolton 決定邀請 Comme des Garçons 合作辦展(聽說 Andrew Bolton 這個想法 2003 年便已冒出芽,只是川久保玲當時不認為自己已經準備好參展,直到 13 年後才點頭答應 Andrew Bolton 的邀約),與大都會博物館攜手展出《Rei Kawakubo/Comme des Garçons: Art of the In-Between》,可見川久保玲的創作並不只是小眾潮流的延伸或風靡一時的風格,而是能登大雅之堂的「博物館藝術品」。

photo via Fashionista

 

7 / 與山本耀司低調的柏拉圖式愛情

最為時尚迷津津樂道的、關於川久保玲的 fun fact,想必就是她和另一位日本殿堂級時裝大師 ── 山本耀司之間的羅曼史;雖說川久保玲於 1992 年與 Adrian Joffe 步入禮堂,但在此之前,川久保玲與山本耀司維持了極為低調的柏拉圖式戀情,外界猜測兩人當初是受到相似的設計風格所吸引,進而建立起心靈的連結,兩人還曾共創品牌「6.1 The Men」,並於東京舉辦 1991 秋冬男裝秀,只可惜這段戀情於 90 年代初期無疾而終,據說兩人至今仍是交情甚篤的密友。

被稱為「時尚激進份子」的川久保玲,於 80 年代掀起一場始料未及的革命巨浪,以挑戰傳統的哲思衝擊西方審美,亦在重塑時尚風貌的同時,提攜眾多才華洋溢的後輩,如渡邊純彌(Junya Watanabe)、阿部千登勢(Chitose Abe)、二宮啟(Kei Ninomiya)、「俄羅斯金童」Gosha Rubchinskiy 等等;然而,即便長江後浪推前浪,現年 77 歲的川久保玲,依舊寶刀未老地活躍時尚舞台之上,以形態浮誇卻具敘事深度的設計,驚艷每雙聚焦秀台的眼睛,無懼地逆著「為了商業性而放棄原創性」的大勢而行,替每只自由叛逆的靈魂找到反映內在世界的外在象徵,以衣裝實現難能可貴的身分認同。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