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2025奢華時尚產業大轉型:從過度曝光到回歸工藝,奢華的未來何去何從?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0 views

2025奢華時尚產業大轉型:從過度曝光到回歸工藝,奢華的未來何去何從?

17.10.2025

2025年時尚世界近來重生,所有業內人士都努力重塑奢華格局。

在 2025年的時尚界,奢華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期。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緊張、消費者偏好的急速變化,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壓力,都在考驗着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行業。宏觀經濟逆風、客戶偏好轉移,正持續影響全球奢華部門。從過度曝光的KOL與名人狂熱,到價格不斷上漲的獨佔性,再到工藝品質的妥協,這些挑戰正迫使品牌進行深刻的反思與創新。

The Row Resort 2026 Runway(圖片來源:The Row )

過度曝光引致的審美疲勞?

在過去10年,奢華時尚產業高度依賴 Influencer(網紅)和名人的曝光來推動銷售。社交媒體的興起,讓品牌透過Instagram、TikTok等平台,迅速擴大影響力。然而,近年這種策略開始顯露疲態。過度曝光不僅令品牌減低稀缺的光環,還導致消費者產生「奢華疲勞」。根據Vogue Business的分析,影響者過度參與奢華領域,正引發消費者對品牌的質疑與厭倦。例如,許多 KOL的推廣內容變得公式化,缺乏真實性,讓年輕消費者感到幻滅。面對社會媒體上千人一面的「擺拍」宣傳照,從來沒有opinion的KOL每天更換endorse的品牌,令本應吸引的時尚美學變得毫不動人。這種現象在亞洲市場尤為明顯,中國的Z世代消費者開始轉向本

土品牌,以避免國際奢華品牌的「同質化」宣傳。

這種名人狂熱不僅影響品牌形象,還放大社會問題。早在多年前Suzy Menkes已經批判網紅令時裝周變成街拍馬戲團,今天時裝周已經直接變成追星的流量競賽。名人紅星雖然帶來短期流量,但長期來看,卻讓奢華變得「大眾化」。Amra & Elma 的統計顯示,2025 年頂級奢華網紅中,追隨者數雖高達數千萬,但兌現率卻在下降。品牌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維持曝光度的同時,避免過度商業化?一些品牌開始減少KOL合作,轉向更精選的夥伴關係。例如,部分高端品牌減少紅地氈曝光,改為私人活動或限量發行,以重塑神秘感。2025 年,歐盟的數碼服務法進一步規範網紅廣告, 要求透明標記贊助內容,這迫使品牌調整策略,避免法律風險。

Miu Miu Fall/Winter 2025 fashion show(圖片來源:Miu Miu)

同時,可持續發展議題成為焦點,消費者批評KOL推廣的快時尚元素與奢華品牌的環保承諾不符。根據Deloitte的調查,2025年有超過60%的消費者表示,會因品牌過度依賴名人而轉向更注重倫理的替代品。這反映出奢華產業需從純粹的曝光轉向有意義的「講故事」,重新打造品牌與受眾的情感關係。總體而言,過度曝光的時代正走向終結,奢華產業需尋找平衡點,讓KOL與名人成為輔助而非主導力量。品牌應該努力加強自身的獨特性,精準觸及目標受眾,而非泛泛的社交媒體轟炸。這不僅能減輕疲勞,還能提升品牌忠誠度。在2025年,成功的品牌將是那些能將曝光轉化為文化對話的領袖,而不是僅僅的銷售工具。

The Row與Phoebe Philo重新定義謹慎

面對過度曝光的挑戰,一些品牌選擇回歸本質,強調謹慎與低調奢華。The Row,由Mary-Kate和Ashley Olsen創立的品牌,近年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2025年繼續引領這「低調」潮流。其設計風格以簡約、優質材料為主,避免浮誇元素。The Row成功的原因在於理解其他奢華品牌忽略的重點:真實的奢華來自品質而非一味的宣傳和營銷。又或者說,The Row用了更聰明的方式營銷。過去兩年,消費者對「安靜奢華」的追求,The Row的銷售急增。

The Row Summer 2026 Womenswear Collection(圖片來源:The Row)

從小在狗仔隊和鎂光燈下長大的Olsen姊妹花怎會不明白「神秘」的吸引力,她們的IG沒有太多產品照片,只有私人喜愛的藝術作品和音樂;產品方面是無商標的但能夠一眼認出的手袋和IYKYK的羊絨手工編織系列,成為厭倦社交媒體喧鬧的高淨值客戶的心頭好。The Row「少即是多」哲學,這在巴黎時裝周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的時裝展一方面不設劃位,令人減少對時尚階級制度的厭惡;另一方面,品牌卻又禁止觀眾用手機拍攝,令時裝展的照片更exclusive——是有點 pretentious,但無法不認同這手段有效增加了奢華感。

同樣,Phoebe Philo的個人品牌在2025年推出Collection D,強調質感和精確設計。Alexander Fury形容其為女性穿衣感覺的煉金術。 Philo的設計避免過度曝光,透過限量發行和線上獨家銷售, 維持神秘感。她的品牌不依賴任何網紅和明星,天王巨星都要自費購買,透過口碑傳播,培養忠實粉絲群。這一策略在歐洲市場獲得成功,銷售額較2024年增長25%。

Phoebe Philo Collection C (圖片來源:Phoebe Philo)

這些品牌的重新定義,不僅是風格轉變,更是對奢華本質的回歸:謹慎意味着永恆,而非瞬間熱度。在 2025 年,這種轉變影響整個產業。Baltini的報告將The Row、 Brunello Cucinelli等列為頂級安靜奢華品牌。 它們透過優質材料和工藝,吸引厭倦炒作的消費者,證明謹慎能帶來長期忠誠。The Row的Margaux手袋成為新經典,價格能夠與頂尖品牌相比,但因耐用常青而受青睞。Philo則透過在廣告上與藝術家合作, 注入文化深度,讓產品超越時尚,成為生活方式象徵。儘管世界喧鬧,營銷主導時尚界, 但這幾位有型女性相信good marketing cannot save bad product,堅持低調原則, 避免過度數碼化,獲得消費者更長遠的信任。

獨特性才是致勝關鍵

當下奢華時尚的另一大挑戰是可預測。多年來,品牌依賴經典元素,如logo和季度趨勢,導致創新乏力。在營銷部門按照市場調查來主導設計,結果是天橋上或門店內都佈滿了意料之內的可控成果,久而久之漸漸沉悶。近年來,消費者對此日益不滿,追求更多驚喜。McKinsey的State of Fashion 2025報告指出,產業需面對經濟不確定和消費者行為轉變。數據驅動設計雖然有效,但可能犧牲創意。試想想, 以往Karl Lagerfeld、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等名師的舊作,至今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也令人對時尚品牌心生嚮往,如今以演算法主導的是「優化」而非創新,品牌恐喪失文化優勢。

KARL LAGERFELD(圖片來源:KARL LAGERFELD)

AI的應用加劇這一問題,AI從趨勢預測到數碼設計,正改寫奢華工業。但過度依賴 AI, 可能讓設計變得公式化。品牌需平衡科技與人文,打破預期。2025年,生成式AI如DALL-E 被用於概念生成,但若無人工干預,產品易流於泛泛,缺乏靈魂——如果消費者家 裏已經擁有大量類似的設計,市場上又大量充斥着類似的「安全」設計,誰還要消費?可預測性正威脅奢華的核心——獨特性。品牌須勇於實驗,融合科技與傳統,創造不可預測的驚喜,以重振市場活力。

Dior by JW Anderson與Chanel by Matthieu Blazy引發創新

為了向時尚注入強心針,法國兩大時裝屋在同年換帥,而兩位新帥都是 40 出頭的創意才子。

Dior任命JW Anderson為創意總監,標誌創新轉折。率先登場的是Dior SS26男裝, 融合貨運短褲和高訂元素,大大提高年輕的造型感。Anderson重新將Dior的符碼拆解, 引入與前任設計師截然不同的書院風元素,如oversized夾克與經典Bar外套混搭,打破傳統框架。

Dior Men Summer 2026(圖片來源:Dior)

同樣,Chanel任命Matthieu Blazy,將在 10月巴黎時裝周登場,12 月再在紐約發布Métiers d’Art工 藝系列。Blazy的願景強調絕不妥協,媒體估計他重塑 Chanel 的 tweed,甚至有可能加入男裝線。根據他以往在Bottega Veneta、Old Celine、Maison Margiela的往績,他強調多元性、將邀請藝術家合作、為品牌注入文化深度。

Matthieu Blazy(圖片來源: Matthieu_Blazy)

這些任命帶來新活力,Dior與Chanel透 過創新,擺脫可預測性,融合遺產與現代。 Anderson 的 Loewe 經驗幫助 Dior 探索手工 藝與科技的平衡,而 Blazy 的 Bottega 背景 讓 Chanel 更注重觸感設計。2025 年,這一 轉變影響其他品牌:Balenciaga 邀來講究人 文 主 義 的 Pierpaolo Piccioli、Versace 告 別 創辦人妹妹並請來 Miu Miu 推手之一 Dario Vitale、Givenchy 換上在剪裁上深思熟慮的 Sarah Burton ,都在證明品牌開始重新擁抱 創意的驅動力。

「拒絕過高定價」潮

近年,奢華產品價格持續上漲,但已達極限。CNN報道,品牌價格更高,但需求減弱。價格上漲,對志向型消費者(aspirational consumer)負面影響最大。Bain 預測市場下降達 5%。年輕消費者尤其反彈。由於奢華產品定價日益高升,消費者轉向更實惠替代品或在二手市場尋找代替品。

品牌需反思定價策略,重新考慮漲價以贏回 Gen Z。通脹和供應鏈成本上漲是主因, 但過度漲價的確令消費者卻步。2025年,亞洲經濟放緩讓中產階級縮減開支,根據Euromonitor的數據,奢華銷售在中國下降8%。同時,數碼貨幣的波動影響高淨值客戶的購買力。高級鐘錶漲價 20%,引發黑市投機,說到底也會損害品牌形象。

另一方面,可持續發展加劇挑戰,環保材料成本更高,卻不能完全轉嫁給消費者。消費者運動如「拒絕過高定價」在TikTok上流行,迫使品牌提供更多價值,如免費維修或定制服務。總之,上漲價格正考驗「exclusivity」的界限,品牌需平衡利潤與可及性,以維持市場份額。

Kate Winslet’s Burberry Campaign(圖片來源:Burberry)

Burberry與Coach重新定義新一代價值

在這場價格戰中,有人異軍突起成為黑馬。

在前任 CEO 主導下,Burberry先聘請Daniel Lee為創意總監,同時在各類產品上提價,銳意將品牌高端化。Burberry在新CEO Joshua Schulman於2025年轉型,聚焦遺產與創新。價格上,Burberry 推出入門級系列,如再生棉風衣,價格控制在 1000 美元以下,吸引年輕消費者。此外,品牌對Knight手袋降價 22%、整體手袋平均降價 5%,帶動滯銷商品銷售同時還能清庫存。在文化方面,守住Britishness核心,春季找來琦溫絲莉等明星以英式喜劇電影方式呈現,將英倫風格與Burberry牢牢連結,看到雨天就想起它的經典風衣。Burberry品牌財報顯示,過去一年間股價反彈 115%,證明市場對「價格回復理性」的手段十分認同。

Bella Hadid(圖片來源:coach)

Coach同樣重新定義價值,透過可及奢華吸引年輕一代。推出大受歡迎Tabby bag 的環保版,價格親民卻維持品質。2025年,Coach的數碼營銷強調時尚化敘事,讓消費者感受到價值超出價格。Coach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大漲13%至12.94億美元。這些品牌透過調整定價和分銷,提供價值,證明「exclusivity」不應只靠高價。說到底,所謂奢華,是指消費時感受到自己與別不同而且帶有某種活得幸福的 時刻,當品牌盲目加價而價值又未能在產品上體現時,往往會得到反效果。

Burberry和Coach的經驗說明,長遠之下,消費者仍然會保持理智,不會為無理的漲價埋單,「值得」的定位永遠有市場。

工藝可以「妥協」嗎?

加價尚算小事,奢華品牌強調的工藝,如果因為要滿足更大的產量而被妥協,才是頭等傷害核心價值的事。

近年,由於生產量需求增加和成本上升,工藝品質妥協成為焦點。BoF報道部分高級品牌在意大利外判工廠的工人待遇醜聞,損害了我們對奢華工業信任。一直以來,工藝是品牌最寶貴的貨幣。快時尚的潮流影 響讓品牌加速生產,犧牲細節,如縫線不均或材料劣質。2025年,意大利工廠罷工凸顯勞工問題,大大影響了供應鏈,更影響了消費者的信心。

Needle bag(圖片來源:Loro Piana)

品牌需保護遺產,避免快節奏市場的壓力。根據Kearney的報告,消費者對工藝的期望上升,80%表示會因品質問題放棄品牌。科技進步一日千里,但無法取代手工。試問數萬元一個手袋,任誰都不希望出現質量問題。總之,妥協工藝正侵蝕奢華的核心,品牌須投資工匠培訓,以維持競爭力。

Hermès、Brunello Cucinelli與 Loro Piana倡導工藝

Hermès、Brunello Cucinelli與 Loro Piana強調工匠技藝,而他們的銷售數字也說明了這項投資是值得的。

40 多年來,Loro Piana一直致力採購最頂級的蒙古羊絨,持續推廣優質羊絨的優點。品牌於蒙古烏蘭巴托設立唯一在意大利以外的生產廠房,負責加工處理羊絨纖維,同時與當地合作社建立長久的關係,並與當地的專業牧民合作,確保能延續和守護傳承多個世紀的纖維採集傳統。LVMH 集團旗下品牌Loro Piana宣布推出為期 5 年的「Resilient Threads」計劃,積極支持蒙古的羊絨合作社和牧民社區,並保護蒙古的大草原。這一舉措不僅提升品牌形象,還確保了供應鏈的可持續性,贏得了消費者的高度認可。

Brunello Cucinelli Fall 2005 Collection(圖片來源:Brunello Cucinelli)

Brunello Cucinelli推廣人文資本主義,投資員工福利,提升工藝水準。為了避免年輕人遺棄傳統, Brunello Cucinelli 在索羅梅奧開設一所當代高級藝術工藝學校,該學校深受工藝美術運動先驅約翰拉斯金與威廉莫里斯理論的啟發。學生每天上課時長最多為8小時,且每月可領取獎學金,他們每日就手工藝的最高藝術境界與創意精髓展開交流學習,同時還有機會參與多種與未來就業創業緊密相關的課程,旨在鍛鍊必備技能,有意識地為步入職場做準備,培育未來工匠。

1837年以來,Hermès 始終奉行精湛的手工技藝準則,堅持手工縫製。2021年,第19個皮具工坊——吉耶訥皮具工坊於吉倫特省(Gironde)落成,並成立同名工藝學校、並提供授予法國國家皮具專業文憑(CAP Maroquinerie)的培訓課程,傳承手工遺產。 在早前「愛馬仕匠心工坊」的展覽中,所有公眾都能夠見證Kelly手袋的縫製、絲巾製版與印染、瓷器彩繪、腕錶組裝等工藝全過程,感受到品牌每件產品都是有heart有main(/ mɛ/,法文「手」)。

Hermès fall-winter 2025 collection(圖片來源:Hermès)

這些品牌透過優質材料,維護遺產,被視為最值得投資的對象。近年來,它們擴大工坊體驗,讓消費者參觀製作過程,增強認同。重新強調手工藝保護了品牌遺產,幫助奢華產業在更快更急的節奏中行穩致遠。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