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猶如告別 Karl Lagerfeld 的著作——《Chanel:The Making of a Collection》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52.6k views

猶如告別 Karl Lagerfeld 的著作——《Chanel:The Making of a Collection》

12.09.2019

對時尚界來說,2019 年的 2 月 19 日是個滿佈傷痛的日子。Karl Lagerfeld 的離開,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同一天,由 Laetitia Cénac 擇文,Jean-Philippe Delhomme 畫圖的著作《Chanel:The Making of a Collection》正好面世,意外地成為別具意義的告別式。

花了整整一年參觀 Chanel 位於世界各地的工坊,深入了解其工藝與製作,前法國版 《Madame Figaro》 記者 Laetitia Cénac 將 Karl Lagerfeld 與 Virginie Viard 共同創作的系列作品幕後製作完整揭開,讓公眾了解作品從工作室到秀場呈現的過程。「其實每年都會有不少關於 Chanel 的書籍推出,所以我選擇專注在一些如果我不報道出來,人們可能就不會知道的事情。」例如,如何製作 cashmere,又譬如他們會花幾千個小時只為製作一件細小的作品,像是一頂帽子,一塊絲綢,甚至是一條羽毛。

能與插畫家 Jean-Philippe Delhomme 合作亦讓 Cénac 女士相當享受,她表示那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二人原本就由於住處相近而會偶爾相約午餐,她口中的 Delhomme 先生是個斯文且富有內涵、溫柔而幽默的人,筆下畫作連 Karl 也相當喜歡,這一點亦促使整個合作得以更順利進行。在眾多精彩插畫中,Cénac 女士對封底設計感受最深,模特兒的背影描繪讓她聯想到 Karl Lagerfeld 也是如此在他的人生中謝幕,徐徐離我們遠去。

The King —— Karl Lagerfeld

「訪問時他沒有戴上那副標誌性的太陽眼鏡,他會直視你,非常認真的聽你說話,而且眼神相當溫柔。」他的語速很快,有好多的故事分享,從話語中你能感受到他淵博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幽默的個性,擁有過千藏書的他,也會在對談中測試你對詩人或文學等領域有多少認識。而問到有多少靈感是來自於童年,他的回答則是一句斬釘截鐵的 “Nooooo.”,指的卻是往事就不重提了,the past is the past,他是個向前看的人。

「我和 Karl 見過兩次面,第一次他正在進行 fitting,所以並沒甚麼時間交談,真的好像是在跟一位 King 見面。」訪問 Karl 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預約到正式見面可能是相隔好幾個月,但當終於面對面,他就是完全的專注與投入。

Karl Lagerfeld 早於 1983 年就在 Chanel 工作,他一直致力保存品牌最初的精神和標誌,亦知道該怎樣演繹,革命化和創新。他在總部有一個工作室,那裡正是 Coco Chanel 當初開展事業的傳奇地址。那是一個節奏極快,繁忙而安靜的工作間,Cénac 女士在這裡與形形色色的天才們相遇,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叫 Kim 的韓裔設計師。「她知道每一個部門在做甚麼,熟知 Chanel 推出的每一個系列,亦負責在 Karl 與工作室之間做一些統籌工作。」譬如,當 Karl 想要做一個埃及系列,她就會立即著手規劃,直接飛到當地或是透過觀看羅浮宮展品汲取靈感;或者他會拋出一些關鍵字,例如是「森林」,整個團隊就會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設計。Karl 會給予團隊一定的空間,確保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領域和崗位上揮灑創意。

對很多人來說,創作的過程總是能意外生成各種各樣的東西,因此,最後的成品往往會跟當初所計劃的大不相同,然而 ,Karl 的草圖卻是永遠跟成品近乎一模一樣。可見他除了勤奮,亦是個非常精準,並知道自己想要甚麼的人,這亦是他如此受所有人敬重的原因。「他能夠精準的告訴你哪個設計想要由哪個工坊去做,而這些也早已記在他的草圖中了。」他相信他的作品打從一開始,就是最好的版本。

如今的 Chanel 由 Karl 多年左右手 Virginie Viard 接手掌舵,她了解 Karl 的每一個工作程序,「她清楚甚麼是 “Chanel” 甚麼不是 “Chanel”,她對此有足夠的敏銳度。」在她的加持底下,品牌 的革命性得以永續,Chanel will always be Chanel.

後記

在 Le Figaro 工作多年,Cénac 女士表示其實即使是在法國,Figaro 也一直在改變。「以前給人的感覺比較保守,近十年相對變得輕鬆,不再那麼拘謹。」她認為 Figaro 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將文化的部分看得很重,「例如是女性主義,就是在說女性權利,男女平等的議題,首先這其實是一個經濟課題,這是第一件要看的事。如果有天在同一個職位上,兩性薪酬可以平等的話,就可以說是一種成功。」,因此,女性雜誌除了時尚和美容,文化的部分同樣不可忽略,這樣的做法希望也能在香港版延續下去。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