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大數據,有時正是一種人類行為觀察。剛落幕的2021奧斯卡,趙婷成為首位獲最佳導演獎殊榮的亞裔女性,還未過兩天,網上世界最多人談論的不是《浪跡天地》,而是鍾欣潼(阿嬌)的身型,原因源自鍾欣潼出現在內地新綜藝《怦然心動20歲》預告,身形比以往明顯圓潤豐腴,即時引起網上鋪天蓋地的關注,反應比趙婷贏了奧斯卡還要熱烈,留言由「認不出這是阿嬌」、「爆肥」、「快看不到頸」、甚至再推論是不是因離婚等等,要多毒舌有多毒舌,有些人還嫌不夠爆,再拼個圖要跟鍾欣潼天生纖瘦的好姊妹阿Sa比一比。
有記者問到你姊妹肥到認不出有何感覺(問得出也是奇葩),阿Sa說了一句公道回應:「你自己都是女孩子,整天這樣講真的不好,很打擊人的自信心。」
八掛名人新聞的心態人皆有之,但要寫下來批判取笑又是另一回事,有人認為做女明星就預了要被評頭品足,事實上像我這些普通人每逢增磅了,往往最好的朋友不會說甚麼,而是一些完全不熟的朋友或同事,煞有介事、帶稍稍憐憫又高分貝音量地問﹕「哇!做咩肥了多呀?」
每個人家中都有鏡子,長胖了當事人絕少會意識不到,問多一句「為甚麼你肥了」是想提醒對方要減肥,還是一種無形中「我比你更好」的黑暗心態?人人身型轉變的原因皆不同,可以是壓力大吃多了、睡眠不足、或是阿Sa提到像鍾欣潼因荷爾蒙失調,體型外觀本身是很personal的決定,微妙的是,問此問題的人,往往也不是身型見到有多健美。
近年社會各界強調「政治正確」,由Fashion Week、時裝廣告的模特兒選擇、Netflix劇集選角、或平日買個淋浴露或M巾的廣告文案都會見到強調多元性、女性主義等「政治正確」的影子,平權、包容、大愛本是動機很美好的事,但人與人之間對這些詞彙的認知也存在很多差異,我相識的一位女子在#BlackLivesMatter Instagram貼黑屏照、響應女性黑白照challenge義不容辭連tag數人,影相不忘加多#girlpower 、但現實中美的女生她質疑對方整容不夠自然,醜的取笑對方沒有好好take care自己、豐腴的就關心別人為甚麼這麼胖影響健康,feminism、diversity,很多人就連這些名詞本身的意義到底是甚麼都未搞清楚,很容易淪為人講你講的某種空洞儀式。
像剛過世的時裝傳奇Alber Elbaz所言:「在時裝裡注入少許的愛,抽離多一點恐懼;因為世界上有著太多恐懼太少愛。」支持女權、擁抱多元,有時可以很簡單,就像時裝界人見人愛的Alber Elbaz一樣,對別人多一點愛和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