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巴黎奧運港隊史無前例奪得2金2銅,張家朗更成為首位成功衛冕奧運冠軍的香港運動員,教練Greg認為逆轉勝的關鍵全靠他強大的心理素質。長久以來,大眾好像都期待運動員必須擁有「強心臟」,但正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光環背後要承受的種種壓力,又有多少人知道?HBO 2021年曾推出紀錄片《金牌的重量The Weight of Gold》,揭示世界頂尖運動員面對的心理挑戰,其中在5屆奧運砍下23枚金牌的美國飛魚菲比斯就直言每次奧運後都會陷入嚴重憂鬱狀態。
常說自己選擇的路,跪着都要走完。很多時候大眾都理所當然覺得運動員艱苦訓練是份內事,往往忽略了運動員的心理健康。《金牌的重量》中,菲比斯、兩屆奧運滑雪金牌得主Jeremy Bloom、美國花樣滑冰短節目最高分紀錄保持者Gracie Gold、跨欄運動員Lolo Jones和短道速滑選手Apolo Ohno等體育名將分享了自己經歷過的掙扎。
「水神」菲比斯曾參與5屆奧運,共奪得23金3銀2銅。他在外界看來什麼都不缺,然而風光背後,他透露每次奧運週期後都會經歷抑鬱症。2012年,菲比斯在倫敦奧運橫掃6面獎牌,諷刺的是當時他抑鬱的情況特別嚴重,甚至一度想了結生命。
菲比斯的成就也許無人能及,但受心理疾病困擾的運動員絕非少數,他在紀錄片中指出,至少8成以上選手奧運後都經歷過憂鬱,而大眾只會關心運動員的成績,其他事情彷彿都不值一談。除了他,片中其他受訪運動員如Lolo Jones、David Boudia等,都曾有過輕生的念頭。
經典棒球電影《粉紅聯盟》中有一句經典台詞:「棒球字典裡沒有『哭泣』這兩個字」。乍聽之下很熱血,但其實也道盡了運動員的心酸。體育不僅是身體的較量,也是心態的比拼,展露出自己的軟弱,就是給對手暴露把柄。美國花樣滑冰選手Sasha Cohen分享道,很多患憂鬱症或心理健康問題的運動員都不會尋求幫助,因為他們甚至不能承認自己有這樣的困擾。
3奪奧運冠軍的單板滑雪名將Shaun White表示,每次奧運後都會感到無比空虛。運動員畢生努力就是為了站上奧運舞台和頒獎台,比賽過後等於一直以來追逐的目標終於達成。輸了也許還有努力的理由,但贏得奧運冠軍之後又如何呢?尤其是那些「大滿貫」選手,嚐盡勝利的滋味後,到底是要繼續無限輪迴還是改變跑道?
正如滑雪冠軍Jeremy Bloom所說,對奧運選手而言,比賽就是人生,是唯一能夠定義他們價值的東西。許多運動員都是從小開始訓練,沒有培養其他興趣。就連菲比斯也難免會感到迷失,不知道在游泳池以外自己到底是誰。
香港「世一劍后」江旻憓在巴黎奧運奪得個人重劍金牌後,隨即宣布退役,加入香港賽馬會展開人生新一頁。有的運動員退役後轉當教練,而昔日跳水皇后郭晶晶則在巴黎奧運擔任跳水賽事裁判長。
可是世界上哪有那麼多「最美裁判長」?事實上,世界各地許多退役運動員也缺乏個方面的支援,長期專注訓練的他們生活或與社會脫節,讓他們退役後難以適應之後的生活。
「我付出了我的血汗、淚水與才能,我唯一所要求的,就在這一切過後,有人可以幫助我度過心理難關。」——Lolo Jones
中國泳將潘展樂在巴黎奧運100米自由泳游出46秒40,打破自己在多哈世錦賽創下的46秒80世界世界紀錄,賽後接受採訪,他直言受到廣大關注並不開心,說自己以前沒成績時想高調也高調不起來,現在想低調卻低調不起來。今屆奧運鬧出性別爭議、澳洲霹靂舞者網路霸凌等風波。運動員背負的期待與壓力常人難以想像,身為網絡一份子,哪怕是說少一句無心的評論,也許也能減輕一分「金牌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