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畢明專欄|一百年後才知黑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Art
4.62k views

畢明專欄|一百年後才知黑

02.08.2023

人生如果有分組別,我寧願屬於「求變能變組」,都不要入坊間定義那個什麼勝利組。怕怕。勝利太陳腔濫調,太急功計算,不易快樂。人生求變,適當之時有改變之意、能變之力,無往不利。在幻變無常的紅塵,就算失敗,也容易快樂。

如果你以為這篇是關於電視劇,think again,這篇是關於:改變。

(圖片來源:《Black Mirror黑鏡》第六季劇照)

曾經,《黑鏡》在我心中有神劇的地位,但我變了。它的第一和第二季,總之還是英國Channel 4的出品之時,那種預示科技發展,將如何無法挽回地滲入和扭曲生活,令世界失控失智,帶出人類毀滅性的醜陋和陰暗面,provocative到尖叫,發人深省得見血封喉。

它搬了去Netflix之後,就變成「神神哋」,有的保持水準,震撼三觀,把科技的可能性與不可測之想像,繼續化成警世預言,爭議性和極端味那怕濃郁重口,厲害是保持可信和黑色況味。有的已經明顯劇力牛皮偏軟、想像力技窮勉強,令整個品牌喪失了令人興致勃勃等新一季出爐,急不及待引頸收看,再眉飛色舞和朋友談論之欲。搞不好,曾經談論電視劇,還可以充滿知性、哲學性、甚至魔性。但不再了。

(圖片來源:《Black Mirror黑鏡》第二季劇照)

如今到了第六季,它簡直:慘不忍睹。神都唔神吓。

梁栢堅為人比較寬容又雜食,仍視《黑鏡》為必須一看之選,率先試毒,但我看見英、美在它推出不久之後,此季一面倒劣評如山,見上幾季已經狀似玩到荼靡,心生棄念。栢堅由善心勸食,想深一層,到改為叫我「都要睇吓」,繼而淆底,說「睇幾集囉,唔使睇晒」,到最後把心一橫提我除了第一集,其餘用加速師mode,fast forward來看好了。

忠粉都崩潰味濃。我抱著對《黑鏡》有過的深愛,念它曾給我幾有科幻文學如《1984》、Huxley《Brave New World》的醍醐灌頂,一夜深省百夜恩,也決定給它一個機會。結果:慘不忍睹。

(圖片來源:《Black Mirror黑鏡》第一季劇照)

不看絕對沒損失,看了唔知為乜,連科技的暗黑命題、未來預言之本都蕩然失焦,一個品牌的爛尾莫過於此。(有一集明知離題到唯有自己「戲謔」自己為“Red Mirror”)

唯有Season 6第一集《Joan is awful》是可以看,應該看的。經驗所見,《黑鏡》雖是單元劇,但集數編排是有心思的,第一集通常最引人入性,中間次之,最後一集回勇,希望令人對下一季依然期待相信。未嘗不像演唱會的rundown。

《Joan is awful》沒有一套劇系發展至平原期的中年危機,未忘自己是關於生活之中的科技黑化、反噬、人類醒覺太遲。主角Joan和本集客串之星Salma Hayek,像你像我,一直自養科技鬼仔而不自知,到一朝潛伏的小鬼化成厲鬼,才恨錯難返。

(圖片來源:《Black Mirror黑鏡》第六季劇照)

那隻鬼,每天吃我們的數據、吃我們的私隱、吃我們的生命細節,我們通過手機、電腦、社交媒體,虔誠地時刻上繳奉獻的。我們急不及待陳列展示,如數家珍,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親友、自己的心情,放在公海供諸同好,圖文並茂,連最私密的顫抖、公事的隱秘,也沒有太小心看待,就算限友post,你又咁信IG、飛卜?當然,野心科技企業,也有它的陰招,從暗角潛入生活,偷聽、監視、跟蹤,如取如攜。一朝這隻鬼仔,像《千與千尋》那隻河妖一樣龐大而恐怖,報應就來了。

每個人把自己變成真人show,Joan的人生就被串流平台巨擎把她的生命變成一個消費產品,一個類Truman Show,在平台無限串流,每日照clone播出。但那是她的人生!你隨處擺放自己的生活、私隱,沒有鎖好門窗,賊人就有機可乘,還可以用演算法研究過你的特徵之後,加味精、增刪情節,誰說要忠於原著。

(圖片來源:《Black Mirror黑鏡》第六季劇照)

Salma Hayek作為一個名人,一樣沒有管理好自己的肖像授權,被用來飾演了Joan。用了你的樣子牟利,那個電腦生成的「人造人」嚴格來說不是明星本人,是咪樣衰事做盡,於真人絲毫無損?

上面都是這一集比較好的部分。到Joan發現生活被hack(其實自己責任不少),Salma Hayek發現形像與事業、生命失控,與Joan一起去反hack科技惡魔,cliché及公式就來了。且本劇太貪心,想詬病的目標太多,Streaming culture、Deepfake、演算法之禍、搶私隱之惡、免責條款之陰險等等,基本上每一個課題黑化起來都足以獨當一面,它卻盡地一㷛,反而未夠精準了。

都說是關於改變。

(圖片來源:《Black Mirror黑鏡》第六季劇照)

一百年後的人回望今天,可能覺得我們對於私隱之管理,網絡的使用如野人。科技石器時代無禮儀、尺度、文明,大家不修養好自己的私密及私隱衛生,隨處裸露、便溺。沒有條款文明保障網誌平民與科技霸主的權利與權利平衡,像如今法例會保護私有產權,一堆免責條款,就任科技集團山賊狂搶掠奪。

近年,我改變了不少使用科技產品的習慣,更具警覺性、更重私隱、更小心免責條款,社交媒體使用率減少、更注重使用時的公共及私人衛生,鎖好門窗,財不可以露眼,更少對新科技感冒。睇定先。還記得英國國寶Sir David Attenborough說,他年少時有一個新科技產品令全球朝拜,就是Tupperware膠餐盒,「用一世都唔爛」的。這個耐用concept太瘋狂,家家戶戶喪買,真係用一世,世界也永遠消化不來,環保重傷。

(圖片來源:《Black Mirror黑鏡》第六季劇照)

互聯網、社交媒體、演算法、貼身而比日記更私密的手機,Deepfake、AI、ChatGPT,這些科技是在我們這世代開始的。科技之天地初開,世界渾沌,我們是如何自處?不是說最年輕的Zoomers是「自網路流行以來,最注重隱私的人」?他們很多不喜貼街招告訴別人自己是誰、在過什麼活、炫耀勝利或show off傷悲,他們會為自己創造一個Avatar,隱身於後。

改變概念,保管好自己的私隱,小心科技之載舟覆舟,坐穩。

《黑鏡》是否保持水準,科技都是一塊魔鏡。

一百年後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

*

*

(但網絡還有你我)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