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拖延症不是藉口是天性?法國專家拆解成因、教你如何提高行動力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1.87k views

拖延症不是藉口是天性?法國專家拆解成因、教你如何提高行動力

12.04.2024

相信你我都試過,看著家裏多積如山的舊衣物,眼見 deadline 一天天逼近,每次想動手又會退縮,想著「明天再做吧」。行動力欠奉,明日復明日,最終萬事成蹉跎。拖延症的成因是什麼?如何能擺脫拖延症?聽聽法國專家的說法吧!

(圖片來源:IG@alizeegamberini)

為什麼我們總是愛拖延?

為什麼我們總是拖泥帶水呢?法國精神科醫生 Jean-Christophe Seznec 說:「一件事會帶來很多問題,太多想法會讓大腦吃不消。」當一切太痛苦,大腦會反射性地進入「節能模式」,觸發迴避策略。醫生解釋,有時候不願面對現實、「害怕悲劇重演」的心態也讓我們總是愛拖延,因為短期而言,否認比面對現實更省心力。

(圖片來源:IG@matildadjerf)

“All or nothing” 完美主義心態作祟

擔心自己是否做得對、能否做得更好、不做到最好不罷休⋯⋯其實完美主義也會間接導致拖延症,總是希望事事規劃到盡善盡美、滴水不漏,卻遲遲不動手。「大家都不想面對無法完成某些事情或失敗的事實,但『做好所有事情』幾乎不可能,所以我們會寧可什麼都不做。」Jean-Christophe Seznec 補充道。

(圖片來源:IG@werenotreallystrangers)

分心不是藉口是天性?

很多時候明明很多事情趕著完成,但我們寧願聊天、滑手機、看劇,做東做西就是不做最逼切的那件事。醫生解釋說:「我們有兩個神經網络,一個負責執行行動,另一個用於休息狀態。執行行動的那一部分運作時會引起緊張情緒,讓大腦分心,導致我們想拖延。」

(圖片來源:IG@matildadjerf)

拖延症是社會的錯?

但也許錯不只在大腦,當今社會可能也加劇了我們拖延的傾向。「我們受到過度刺激,總是拖延,這屬於放棄和迴避新的要求。導演 Guillaume Podrovnik 的紀錄片《On verra demain : excursion en Procrasti-Nation》(2019)也探討了這個議題。他好奇在現今這個時間根本不夠用的社會中,事情多得喘不過氣來,拖延的態度是否愈來愈可取呢?」

(圖片來源:IG@lesparisiennesdumonde)

如何擺脫拖延症?

雖然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得就拖」的心態,但我們都可以擺脫這個惡性循環。首先要有決心,而且要確認自己只是拖延症作祟,而不是患上憂鬱症等疾病。Temps et Equilibre 公司創辦人、時間管理專家 Diane Ballonad Rolland 認為可以從評估情況入手解決拖延症。我在拖延什麼?這些事情對我而言有何困難?我的感受如何?「還可以進一步準確找出這項任務中令人反感的地方,有時只是其中一部分,那麼這部分可以尋求他人幫助嗎?」專家補充道。

(圖片來源:IG@lesparisiennesdumonde)

我們也可以評估拖延事情要付出的代價,包括時間、精力或金錢,甚至是拖延獲得的好處。Diane Ballonad Rolland 指:「拖延的根源可能是驚慌、對於判斷和不只如何是好的恐懼,重要的是要感於面對恐懼。」

一步步向目標前進

很多人習慣以「目標為本」,Jean-Christophe Seznec 反而認為可以先拋開「一定要實現目標」的邏輯。「一旦考慮結果,很容易會產生希望透過拖延來迴避的想法。」與其說「我必須」、「我一定要」,可以試著說「我決定」或「我選擇這樣做」。

(圖片來源:IG@lesparisiennesdumonde)

把事情分拆成不同小目標,而且要儘量確保第一個小任務是自己享受的。正所謂 “One bite at a time”,一步步逐步解決,讓事情更「容易消化」。另外「時間限制」的策略可以讓人更專注,好好管理自己的精力。 Diane Ballonad Rolland 建議:「先做 10 至 15 分鐘,25 分鐘後可以休息 5 分鐘, 然後再做 25 分鐘。三、四節時段後,可以休息更長的時間。」

To-do list不宜太長?

美國暢銷作家 Rachel Hollis 曾說自己從不寫 To-do list,因為當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大腦聽到「要」這個字時,只會把這件事歸類成「待辦事情之一」,那麼所有計劃只會停留在未來式。當然,對某些人而言 To-do list 還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專家建議完美主義者一次最多列出  5 件待辦事項,不要被雄心壯志沖昏頭腦 。「工作上,可以先列出項目的大致框架,不必一開始就設定最終版本的目標。」她解釋說,我們總是以為客戶想要巨細無遺的計劃,事實上可能先交出大綱已經足夠了。

(圖片來源:IG@lesparisiennesdumonde)

最後,Jean-Christophe Seznec 提醒大家放慢腳步,以自己最舒服的步調前進。「在音樂中,人們說休止符和音符同樣重要。」我們必須慢慢來,才能好好整理生活賦予我們的所有機會。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