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音樂能撫慰心靈,其實撇除悅耳的旋律和能引起共鳴的歌詞,音樂的本質「頻率」也具有強大的療癒力量。聲音治療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古老文明到現代科學,人類始終在探索聲音與人類身心靈之間的連結。
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中,不乏運用聲音與頻率進行療癒的古老傳統。東方傳統中,西藏和印度僧侶使用頌缽和銅鑼進行冥想和儀式;薩滿巫師運用鼓聲、吟唱與搖鈴驅逐病痛,並引導意識進入不同境界;瑜珈和印度教將神聖音節「OM」視為宇宙初始之音,後來發展出的脈輪系統,更將每個能量中心與特定頻率相互對應。
聲音就是頻率,而聲音治療就是透過不同頻率的振動影響身體和心靈。科學研究顯示,特定頻率能將腦波從活躍的Beta波降低至放鬆的Alpha或Theta波,有助減輕壓力與焦慮,提升睡眠品質。
有些頻率就被視為「神聖頻率」,據信能身心療癒、提升意識,幫助我們與宇宙連結,例如與大自然頻率一致的432Hz、「愛的頻率」528Hz,以及與激活松果體有關的「宇宙頻率」963Hz等。
用於聲音治療的工具五花八門,例如頌缽、銅鑼、手碟和單弦琴等。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源自喜馬拉雅山區的頌缽,音色渾厚深沉,能帶來深刻的安定感,特別適合用於冥想啟動與深度放鬆。
由高純度水晶製成的水晶頌缽音色則較清亮、穿透力強,能清理能量阻塞、提升意識。療癒師也能將特定頻率的音叉靠近身體穴位或對應器官,透過頻率和共振緩解局部疼痛、改善血液循環和調節神經系統。
還有一種很特別的聲音療法,就是來自蒙古、新疆等地區的草原地區的喉唱,透過特殊聲帶控制同時發出不同音高的聲音。正確的喉唱結合了腹式呼吸,不只能改善氧氣攝取量,更有減壓、釋放情緒的效果,對歌者和聽眾而言也有療癒作用。
雖然現時有種種工具幫助我們以聲音療癒自己,但來自大自然的聲音何嘗不是最原始、最純粹的療癒力量?漫步森林沉浸在樹葉的沙沙聲中,靜坐在海邊細聽浪濤拍岸,讓大自然的樂章撫平內在的紛擾,帶領我們感受與萬物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