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香港藝術展覽推介|經過年末各種派對狂歡和慶祝節目,是時候沈澱內心,準備好自己迎接新一年的挑戰!踏入1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館當代美術館等各大美術館和畫廊將帶來多個精彩展覽。以下為你推介必訪 1月香港藝術展覽,讓我們透過藝術洗滌心靈吧!
本地經典漫畫《風雲》陪伴了不同年代的香港人成長。適逢作品迎來35周年,香港舞蹈團睽違近10年再次聯同《風雲》原作者馬榮成,將於於2月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重演港漫武俠舞劇《風雲》,而「舞動《風雲》:港漫 ✕ 舞 蹈 ✕ 光影體驗」大型戶外免費公眾活動也將於1月10至12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讓你走進港漫的武俠異想世界!
「《風雲》沉浸式互動時光迴廊」將展出《風雲》漫畫與舞蹈改編的創作歷程,以270度弧形屏幕呈現漫畫中的經典場景、傳承獨門招式,也會帶來馬榮成全新手繪作品《怒海》。馬榮成也特別為舞劇《風雲》珍藏紀念展借出私人典藏,包括《風雲》角色半身頭像雕塑、首次公開展示的聶風雕像模型,以及神兵利器「絕世好劍」和「雪飲刀」,另外還有戶外3D光影舞蹈表演,相信各位港漫迷一定能大飽眼福!
港漫武俠舞劇《風雲》珍藏紀念展
日期:即日起至1月13日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堂
《風雲》沉浸式互動時光迴廊
日期:1月10至12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晚上9時半至10時半)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
舞動《風雲》戶外3D光影舞蹈表演(共4場)
日期:1月11至12日(晚上7時15分至8時半)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
大角咀最新文化地標「轉角:」城市生活所近日落成,設計由4位本地年輕建築師組成的團隊蘇暢設計研究室操刀,旋轉建築外形借鑒船體形態,象徵海浪的起伏,重現大角咀海陸變遷的空間特色。日後「轉角:」將帶來多個重點節目,為地區注入創意和活力,率先亮相的就有澳洲著名藝術家Mikala Dwyer首個為香港創作的社區全息投影藝術裝置《未來生態幻影》。
繼去年故宮博物館舉行《法國百年時尚》展覽展出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逾300服飾與珠寶珍藏,最近博物館再次帶來聚焦法國文化的特別展覽《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帶來兩大世界遺產近150件珍品。
17至18世紀正值中法兩國宮廷的輝煌時期,雖然兩國君主素未謀面,但兩國對彼此充滿好奇,路易十四更不只喜歡收藏當時風行歐洲的中國青花瓷,甚至在凡爾賽宮花園中建起一座「瓷宮」。
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聯合主辦,除了以多媒體技術重現路易十四致康熙帝的親筆信,更展出多件大型宮廷肖像以及精美絕倫的瓷器、玻璃器、琺瑯器與紡織品等工藝精品,當中包括9件中國國家一級文物及凡爾賽宮頂尖收藏。
票價:成人門票HK$150/特惠門票HK$75元(門票包含於同日參觀博物館展廳 1至7專題展覽)
適逢巴黎聖母院在12月8日起復修完工正式對外重開,法國文化教育先鋒Visionairs也在西九文化區帶來「浴火重生——巴黎聖母院擴增實境沉浸式體驗展」,還原聖母院由12世紀至今800多年來的歷史變遷,以及2019年的毀滅性大火後的修復過程。
展覽利用Histovery研發的HistoPadTM觸控平板電腦重現20個不同時代與重要歷史時刻,如亨利四世國王的婚禮、拿破崙.波拿巴的加冕典禮,以及巴黎聖母院尖塔的建造過程等。除此以外,同場亦展出石像鬼複製品、大火中倖存的玫瑰窗投影及雕塑,以及聖母院管風琴和鐘聲的環繞音效,讓你在巴黎聖母院重開之際,身處香港也能感受這座傳奇建築的攝人魅力與傳奇。
《浴火重生——巴黎聖母院擴增實境沉浸式體驗展》
日期:即日起至3月7日
地點:Visionairs(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 22 號藝術公園地下 GF-01-03)
票價:成人票$298/優惠票$198
不少藝術家都喜歡透過創作反思自身與世界的關係,而波蘭裔德國籍當代藝術家Alicja Kwade就擅長以雕塑、大型公共裝置、影片、攝影和紙本作品等形式呈現空間、時間、科學和哲學的概念。她在香港的首個美術館展覽《艾莉斯亞.夸德:彼托邦》將於1月10日登陸大館當代美術館,展出藝術家不同時期創作的9件作品,帶領觀眾反思對時間的感知。
除了全新展覽,Alicja Kwade亦特別為監獄操場創作公共藝術委約項目《等候亭》,6座看似囚室的玻璃磚裝置散佈在監獄操場,以透明磚牆暗喻現代生活中的無形束縛,而承托着大石的白色椅子則驅使觀眾思考外在環境與我們內心世界的連結。
《艾莉斯亞.夸德:彼托邦》
日期:2025年1月10日至4月6日
地點:大館當代美術館
喜歡籃球的朋友,可能都會對NBA傳奇球員Muggsy Bogues,身高只有1米60的他卻憑着堅定不移的精神在NBA闖出一片天。紐約藝術家Giles Pates個展 《Muggsy》將帶來一系列以世界各地的社區籃球場為主題的作品,透過鮮豔多彩的畫作,歌頌集體精神,探討共享空間以及人與人之間日常互動中的美好瞬間。
Giles Pates生於1992年,成長時期經歷了科技日趨發達的社會變遷,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也彷彿愈來愈疏離。他的的作品中都不見人的蹤影,不禁讓人反思現今缺乏面對面交流的現代生活日常。
《Muggsy》
日期:1月9日至2月8日
地點:Woaw Gallery(香港灣仔日街3及5號)
自上世紀以來,匯聚多種不同文化的美國一直是許多攝影師和藝術家的靈感源泉。攝影畫廊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和香港攝影平台「顯影PhotogStory」最近攜手策劃聯展《Made in USA》,展出8位香港及國際藝術家以美國及當地文化為主題的攝影及裝置作品。
8位藝術家包括美國攝影師Louis Stettner及Roger Ballen、日本攝影師志鎌猛 (Takeshi Shikama)、法國攝影師Sabine Weiss、Isabelle Boccon-Gibod及Harold de Puymorin、香港藝術家唐偉傑 (Damon Tong)及Reo Ma。參展藝術家的背景各異,就讓我們透過他們的視覺探索不一樣的美國吧!
曾獲福布斯評選為「30位30歲以下日本精英」的日本藝術家井田幸昌可謂近年日本當代藝術界的新星。他曾說自己深受日本概念「一期一會」所啟發,喜歡將此哲學思想融入創作。他的創作色彩豐富、筆觸豪邁奔放,無論是肖像畫或靜物畫都非常引人入勝。
《Day Zer0》是藝術家首次在香港舉辦個展,展覽分為「In Space」、「The Ark」和「Day Zer0」3個部分,反思人與宇宙,以及人類之間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相互聯繫,引領觀眾一同擁抱通往未來的集體旅程。
近年不少港人移民海外,藝術家Polly Ho近年辭去中學教師一職,專注烙畫工藝,移居澳洲後,受新環境與個人身份認同的衝擊所啟發,創作了一系列以以鳥類為題的烙畫作品。
作品將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相遇的澳洲本土鳥類與香港常見雀鳥融合,帶出移民潮下身份認同的探索,也希望籍此喚起觀眾對雀鳥保育的關注。藝術家將於1月25日與香港觀鳥會舉辦分享會,對烙畫或觀鳥有興趣的朋友切勿錯過!
《鳥語》烙畫個展
日期:1月19日至3月19日
地點:牧羊少年與他的浮萍(香港文化中心餐廳大樓地下)
香港非牟利慈善基金會飄雅活藝致力於振興、重新詮釋和延續傳統工藝,最近帶來「工藝連心」展覽匯聚7組本地及國際工藝師,展出14件超越地域和世代界限的工藝作品,包括銅製飲具《茗香啡韻》、一對復刻和現代版鳳尾椅《藝融雙生》、盆景雕塑裝置《脫衣換錦》和《歲月輪迴》等。
香港百年老字號炳記銅器去年光榮結業,兩位老師傅陸樹才和陸強才師傅這次與本地設計與工藝品牌「抒銅」的當代工藝師黃潤生和李曉熙合作、以鍛敲技法創作出一套形似荷花池的茶具《無漾》,別具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