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 Anderson,與鬼才、高飽和度色調、對稱的構圖、繁多又惹笑的對白等畫上等號。他對藝術感與畫面之美的追求,令他如清泉一樣,一洗荷里活的流水作業,以致影迷、文藝愛好者、攝影發燒友,到天王巨星,無不被圈粉,爭相投進Wes Anderson的懷抱。除了新作《法蘭西諸事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原來Disney+還收錄了他多部經典作,讓大家有機會一睹鬼才的粉紅色世界。
Wes Anderson對拍攝的愛好,自童年時期就養成。小時候他會拿著爸爸的Super 8攝影機,拍攝他的兄弟與朋友們。但這兒時的玩意並非「玩玩下」,到他長大之後,仍然到戲院當兼職放映師。後來,他在大學遇上了影響他一生的「靈感男神」Owen Wilson,對方更是他的室友。想不到多年之後,他們各自都在荷里活有重大成就,並成為了一生的好拍檔。
Wes Anderson的才華,在頭幾部作品已掩蓋不住。短片《Bottle Rocket》與電影《Rushmore》已獲得殿堂級大導Martin Scorsese讚賞。同時,當時已是巨星的Bill Murray也因為參演了《Rushmore》這部獨立電影而獲金球獎提名,自此,Wes Anderson的每一部電影都有Bill Murray的參與,兩位的合拍程度,絕對不比Owen Wilson輸蝕。
第一部讓Wes Anderson在國際影壇嶄露頭角的作品,就是Disney+都收看得到的《癲才家族》(The Royal Tenenbaums),這部由他與Owen Wilson合寫劇本的作品,講述天才一家Tenenbaum各有非凡成就,但就因為一家之主Royal Tenenbaum謊稱得了胃癌電重新相聚。「怪人」一向都是Wes Anderson最喜歡的元素,而《癲才家族》中,就通通都是怪人,定下了他獨特的人物設定風格。
另一齣Disney+都看得到的Wes Anderson作品,就是由Owen Wilson、Adrien Brody與Jason Schwartzman主演的《大吉利是有限公司》(The Darjeeling Limited)。這齣作品講述三兄弟遠赴印度尋親,不難想像原型是來自Wes Anderson自己家中的三兄弟。來到《大吉利是有限公司》,他正式將異國風情加入作品。由印度神藥到火車毒蛇,到最終尋母過程,都為觀眾帶來有印度色彩卻不似真實世界的童話國度。在往後《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犬之島》(Isle of Dogs)與《法蘭西諸事週報》,都再次見到Wes Anderson鍾愛的異國風。
Wes Anderson獨愛粉系色彩,這獨特的用色偏好,早在《小學雞私奔記》(Moonrise Kingdom)可見。不過發揮得最淋灕盡致的,當然是粉紅色的《布達佩斯大酒店》。《布達佩斯大酒店》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布達佩斯大酒店中的故事,但卻沒有一條非常明確的主線。原因是Wes Anderson一開始就想創作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人物似相關又不相關;事件似連結又不連結。這種敘事方式,去到《法蘭西諸事週報》就更為極致。
為創造出虛構的「布達佩斯大酒店」,Wes Anderson參考了以歐洲為背景的5、60年代荷里活電影,與國會圖書館的上色阿爾卑斯山度假勝地照片集。所以《布達佩斯大酒店》處處都有5、60年代的味道。當然,這間酒店也因為Wes Anderson添上可愛的粉紅色,而成為粉系色彩的代表作。
來到這裡,相信大家都對Wes Anderson風格有所掌握。而Disney+剛上架的近作《法蘭西諸事週報》,就齊集了異國風、怪人、懷舊、粉系色彩與支離破碎劇情等元素。當然,超強大的演員卡士也是不能忽視的吸引點!Wes Anderson借《法蘭西諸事週報》這虛構的雜誌來講故事。觀眾看電影時,就如看雜誌一篇又一篇的報導,電影也像會動的文章一樣講出當中專題故事。
順理成章地,電影也分作《堅系傑作》、《重新發聲》與《警察局長私房菜》三個篇章。三個不相關的故事,因為一本「雜誌」而連成一線。在導演眾多作品中,《法蘭西諸事週報》可謂訊息量最多的一部,人物多、對白多、畫面處處都有事在發生,令觀眾的眼球非常忙碌。雖然人物多支節多,但不減的是它由頭到尾的法式懷舊風格、不似真實世界的國度、秒秒都像postcard的美麗色彩與構圖,完美地呈現出Wes Anderson的獨特電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