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Art
Wellness
Paris
Hommes
Follow
虛擬與現實人生|Z世代與人工智能的探戈
Karena Lam is On Our Cover
#FigaroExhibition 群星力撐MF X Leung Mo《See You In My Dream》展覽
#FigaroExhibition Wyman 揭曉 Figaro Exhibition 第二站!
法國五月French May專訪四位香港文藝代表
#FigaroIssue 容祖兒封面專訪|追逐歌手夢
#FigaroIssue 專訪陳漢娜Hanna與Takuro|模特情侶談愛情
當巨蟹座遇上處女座 Tyson Yoshi x 林家謙
5.39k views

虛擬與現實人生|Z世代與人工智能的探戈

02.10.2019

1995 年後出世的新生代被稱為「Z 世代」,他們的成長環境又與千禧一代截然不同。Z世代的一生應該與人工智能有著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Z世代的童年早在兩三歲時已接觸電子產品,無論是智話電話還是人工智能玩具,外國曾經有父母在網上分享自己的小朋友第一個懂的字竟然是「Siri」。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產品,人類的生活習慣和模式都作出了重大改變,第一是就是出現了懶人經濟和陪伴經濟。

所謂的懶人經濟就是使用更智能化的設備幫助解決更生活問題,美國科技調查公司 Canalys 指出 Alexa、Google Assistant、Siri 等「智慧喇叭」在 2018 年底已經出售一億個,差不多每 3 個人便有1個人擁有「智慧喇叭」。另一個調查就指出,有 800 萬個美國家庭擁有3個或以上「智慧喇叭」,佔美國消費者 41%,相信往後只會愈加普及。基本上「智慧喇叭」成為了家中管家,上至天氣下至行程表,連開關燈事務都可以假手於它。小朋友可以不動一指就問到天下事,究竟這是有利學習成長還是一種窒礙呢?

而陪伴經濟就是利用機械人給予精神安慰,好像電影《觸不到的她》中的男主角,每天與AI軟件為伴,最後竟然愛上了從不存在的「她」。在現實生活中,南加州大學的電腦科學家及心理學家 Jonathan Gratch 指出人對着電腦或AI是真的更容易懺悔或講秘密。而麻省理工研究員 Stefania Druga 及 Randi Williams 就發現當小朋友被「互聯網」(Internet of Toys)包圍,三四歲的孩子不能把現實世界和想像世界分得清,而 6 至 10 歲的孩子更相信AI機械人比所有人都聰明。更甚是,不少公司「落重注」研究兒童陪伴機械人、家庭服務機械人,希望人工智能可以解放人的勞動力同時帶來情感陪伴。

不過近數十年的數碼電子科技發展得太快了,很多學者還未研究清楚的題目、對象、內容,新一浪的科技又已經出現了。七十年代著名的加拿大哲學家及教育家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曾說過我們這一代的人只能通過倒後鏡去了解自己和世界,因為新科技的出現和普及速度實在太快了,令很多人都窮於追趕和應付,根本無暇去疏理當中的前因後果。所以Z世代的小朋友就彷彿變成了測試人工智能利弊的試驗品。

然而,還未了解清楚當中的影響時,人工智能已經要脅著Z世代的工作前景。不少研究估計將來接近50%的人類工作會在 15 年內被人工智能取代,是繼 1760 年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第四次全球結構改革,估計到時要處理約4-8億勞動人口的再培訓問題。面對這一浪的衛擊,很多Z世代都說未預備好。根據德勤在2018年發佈的《千禧一代年度調研報告》,訪問了 6 個國家中近 1,850 名剛步入職場的「Z世代」,發現近半受訪者自認未具備應付第四次轉型的條件,並感到措手不及。人工智能不但影響了就業結構,還存在著數據被一間公司壟斷,加劇貧富懸殊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既是Z世代的成長伙伴,亦是操控了他們隱私和將來的工具,絕對是把雙刃刀。不知道會否有一天,人工智能進化到策劃叛變,但肯定無論是XYZ世代的人都要有靈活的心態,不要讓自己成為可有可無的人,不成為科技的奴隸。

Recommended